7月26日,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聽取了省法院關于全省法院破產審判工作情況的報告,并進行了分組審議。
常委會組成人員充分肯定了省法院的專項工作報告,認為全省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扎實推進企業破產處置工作,有效發揮破產審判職能作用,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服務和保障。同時,常委會組成人員也指出,破產審判是法院的一項重點工作,對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優勝劣汰、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相比,我省破產審判工作還存在府院協調聯動不充分、隊伍專業能力不適應、信息共享不全面等問題。為此,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以下意見建議:
一、強化府院聯動,凝聚破產處置合力。在破產審判工作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總結經驗,針對破產企業在財產查明、債權清收、財產變現、損害賠償、職工安置、產權變更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積極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深入協調對接,不斷完善府院聯動機制,建立健全相應的協調聯動子機制。推動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配合開展破產審判相關工作,有效整合司法、行政、市場和管理人等各方力量,加強信息共享、部門聯合、風險預警等,共同推動解決破產處置難題,增強破產審判工作合力。
二、突出工作重點,提高破產審判質效。發揮破產審判救治功能,正確處理“當破則破”與“能保盡?!钡年P系,堅持“多重整,少清算”,對仍有挽救價值的企業盡可能實施救治,積極幫助困境企業實現涅槃重生。暢通企業破產渠道,為企業注銷提供更靈活、更簡化、更便捷的途徑,努力減少僵尸企業數量。推進破產案件繁簡分流,簡單案件優化流程縮短周期快審快結,復雜案件規范程序深入研判精細審理。嚴厲打擊破產逃廢債,對虛假破產、抽逃出資、妨礙清算等涉破產違法犯罪行為,堅決予以刑事打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維護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強信息化建設,打通信息壁壘,暢通信息共享渠道,為推動破產處置難題高效解決提供信息化支撐。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升依法履職能力。加強破產審判隊伍專業化建設,建立專業破產審判團隊,配齊配強專業力量,提高破產案件辦案水平。發揮“兩會一基地”作用,加強創新實踐、業務培訓和交流合作,培養更多復合型審判業務骨干。加強破產管理人隊伍建設,加強管理人名冊編制和動態管理工作,發揮省級層面在重大案件、重點案件中整合資源的優勢,提高破產處置工作質量。健全管理人考核體系,正確處理保障管理人依法獨立行使職權與加強對管理人的選任、監督、管理的關系。積極建議教育領域加強破產審判相關學科布局,抓早抓好專業人才培養,擴充人才隊伍儲備。
四、強化法治宣傳,優化破產法治環境。持續深入開展破產法治宣傳,進一步擴大破產法在群眾中的知曉度,消除債務人、債權人及有關部門不想破、不敢破、不讓破的認識誤區,促進破產保護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精心打造破產審判精品案例,通過“以案釋法”等方式,進一步加強對破產制度和全省法院破產審判工作的宣傳,努力制作更多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破產審判宣傳作品,把破產審判的江蘇實踐宣傳好、推廣好,營造有利于破產審判的輿論氛圍,推動破產法治環境不斷優化。
五、加強探索創新,放大司法服務功能。堅持制度創新、理念創新,充分發揮破產審判職能作用,延伸司法服務鏈條,助力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和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研究探索個人破產有關問題,努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營商環境,為個人創業和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更多法治保障。探索建立智能模型,通過對企業品牌、技術、市場、資源等要素的分析,科學評價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成長性,為判斷企業是否具有重整價值提供輔助決策。創新案例研判方式,全面匯總我省破產審判案件,深入分析研究,梳理總結企業破產共性原因、破產企業行業分布特征等,為全省經濟健康運行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