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聽取了省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江蘇省就業促進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并進行了分組審議。
常委會組成人員對執法檢查報告表示贊成,認為省政府及有關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就業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貫徹實施“一法一條例”,完善工作機制,健全政策體系,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夯實了基礎。
同時,常委會組成人員也指出,“一法一條例”實施中仍面臨著不少困難,還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的問題,并就進一步推動貫徹實施“一法一條例”提出如下審議意見:
一是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相協調。經濟增長是擴大就業的基本保障。要堅持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就業帶動力,大力推進一二三產加快發展,挖掘崗位資源,拓寬就業渠道,切實以產業發展提升就業吸納能力。充分發揮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加大對吸納就業多的行業企業支持力度,進一步支持就業容量大的生活性服務業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發展,穩定就業增長基本盤。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打造“雙創”升級版,加大創業孵化載體建設,培育壯大更多創業主體,聚焦各地產業方向提高創業扶持的精準性和導向性,加大對科技型創業創新、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創業的扶持,整合構建創業生態系統。
二是完善就業政策體系。積極研究就業政策工具設計、體系構建、實施路徑等方面的具體內容,打好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組合拳”,形成與就業的經濟地位和重大作用相匹配、與“三大宏觀政策”相匹配的政策體系。堅持以法律為依據,建立健全財政、貨幣、金融、產業、貿易、教育、文化、生育等政策與就業政策聯動機制,依法制定、依法實施,增強政策的整體效果。加強對政策效果的審計評估,在政策制定時,將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就業作為主要目標,綜合評估其對就業環境、就業崗位、失業風險的影響;在政策執行時,密切監測政策的就業效應,及時優化調整,確保有利于就業目標實現;在績效考核時,將就業作為主要指標,適度增加權重,加強事前事中事后評估。
三是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全省各級政府要堅持站在“兩個確立”“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把就業工作提升到戰略層面統籌考慮,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牢牢壓實促進就業責任,推動形成強大工作合力。要有針對性地在全省開展“一法一條例”的宣傳貫徹,加大全媒體普法宣傳力度,將促進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宣傳到位,讓企業、勞動者特別是就業重點群體充分了解優惠政策的內容,消除就業歧視、促進就業公平,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切實加強監督檢查,推動《江蘇省就業促進條例》與《江蘇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江蘇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等法規協同聯動,提高就業法規實施成效,讓就業促進法律法規的牙齒真正“咬合”起來,督促各地各部門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四是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進一步完善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幫扶政策,切實加強對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援助,融合貫通人社、教育兩部門線上求職招聘平臺,精準服務高校畢業生快就業、早就業;引導青年群體積極轉變就業觀念,引導廣大青年樹立“制造業大有可為”的擇業理念,努力降低青年群體失業率。抓好退役軍人就業工作,拓展退役軍人“訂單式”“定向式”“定崗式”培訓內涵,指導各地加強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園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為退役軍人提供場地物業、人力資源、宣傳推廣、投融資等幫扶措施。進一步切合農民意愿、貼近農民實際,拓展培訓服務產業領域,加強方式方法創新,讓農民聽得懂、學得進、能應用,切實提高農民生產經營技能,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高度關注農民工工資問題,消除就業社保政策中的對靈活就業的一些門檻性限制條款,推動企業和員工簽訂用工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合同。加強就業困難群體援助力度,多渠道、多形式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強化政府托底安置,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五是提升職業教育與培訓水平。弘揚勞動光榮的時代風尚,通過健全技術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完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探索建立合理的薪酬待遇制度,體現技能型人才的勞動價值,使“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成為價值追求。推動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堅持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并進,建立完善專業動態調整優化機制,根據經濟產業發展需求培養高素質、需求量大、適應性強的勞動者,著力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支持國有工業企業舉辦技工教育,收費實行市場調節價。精準對接市場和就業需求,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加大項目制、定向式、訂單式培訓,加強對靈活用工、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的專門培訓,加強對已就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有效性,促進產業鏈與人才鏈的銜接融合。加強培訓資金的管理和使用,開展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推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盡快落實到位,為穩定和擴大就業發揮作用。
六是建立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加快健全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建設一批“家門口”就業服務站、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零工市場等,鼓勵引導社會組織廣泛參與就業服務提供。高質量推進《江蘇省人力資源市場條例》立法,完善供求信息的收集與發布,改進就業創業指導,積極推動全省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促進就業創業的先進單位加大表彰獎勵力度,以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用數字思維服務就業創業全過程、全領域,以數據為抓手,做準做實做全服務對象底數,打通信息流通通道,提升精準服務、智慧監管和科學決策的數字化治理能力。加強就業、失業狀況統計監測,更大力度支持各部門之間建立數據交換、信息查詢等機制,定期交換社會零售消費品總額、制造業指數、信貸投放、外貿等經濟運行數據,匯集用水、用電、征信等生產經營數據,增強就業分析研判的前瞻性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