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密切聯系群眾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作為地方人大,開展調查研究是法律規定履職行權中不可或缺的必要途徑。筆者認為,應當在實踐中融會“四敢”精神,練好調查研究基本功,以新擔當、新作為提升地方人大工作質效。
真實體現民主,深化調研力度保障“干部敢為”?!靶刂杏星疔帧狈侥堋把壑谐鰧嵡椤?,調研主體的能力提升至關重要。調研前要加大對各級人大干部與人大代表的培訓力度,了解涉及的法律法規與專業知識,在調研中不能滿足僅知道“是什么”,更要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帶著問題去調研,確保調研內容深挖掘,進而去研究問題背后該“怎么辦”。同時,圍繞推動任后監督的常態化、長效化,對人大任命的“一府一委兩院”工作部門負責人開展述職評議,通過調研征求代表和群眾意見,真實掌握干部能力作風情況,推動評議結果更加客觀公正,切實增強被任命人員的法治意識、責任意識、公仆意識。
真情反饋民聲,優化調研過程推動“地方敢闖”。圍繞市委重大決策部署,用心用情做好重大民生問題、社會普遍關注的醫療、養老等熱點難點問題工作的調研,擴大人民群眾在調研工作中的參與度;緊跟生態環保、預決算審查和國資管理等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推動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統籌調查研究與人大視察、專題詢問、執法檢查等日常工作一體推進、互為促動;通過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質詢、特定問題調查等多種形式調研,促進“一府一委兩院”改進工作、提升效力;鼓勵代表靈活采取通信電話、召開座談、填寫問卷、明察暗訪等渠道,傾聽“原汁原味”的群眾聲音,掌握第一手資料。
真正維護民利,充實調研內容助力“企業敢干”。地方人大的調研內容不能局限于初期確定的常委會和主任會議議題,更要針對發展所需、民生所盼適時開展微調研。比如,會同審計局、國資辦等部門聯合開展專項調查,對全市企業國有資產的數量、價值、構成、分布等情況進行梳排,清晰掌握國有資產情況,解決其運營中遇到的實際難題,讓國有企業在服務城鄉建設與民生保障上沒有后顧之憂。再如,聚焦營商環境優化,充分發揮財政經濟等代表專業小組作用,完善預算審查相關機制,切實推動財經領域問題的有效解決,支持企業結合自身業務積極助力區域經濟發展。密切關注全市經濟運行態勢,常態化走訪掛鉤產業鏈企業和項目,面對面傾聽企業需求,針對走訪中反饋的資金、人才、土地等問題,督導惠企紓困政策落實,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排憂解難。
真切匯聚民智,轉化調研成果支持“群眾敢首創”。建立并逐步改進地方人大調研上下聯動、內外銜接的工作機制,做到科學謀劃調研議題,明確調研組成員,通過制定詳細調研方案,確保調研工作抓得緊、走得實;健全調研工作多方參與機制,根據職業構成、專業特長等,邀請人大代表或行業專家參加調研,提高處理人民群眾反映問題的針對性與專業性。完善人大代表“家站點”建設,加快“數字人大”信息互聯互通,充分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及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基地作用,用現代信息技術賦能人大調研,為群眾首創提供豐富載體,讓調研工作既在路上,更圍繞在群眾“指尖”。多渠道、多形式轉化調研成果,將高質量、有分量的調研報告及時呈報市委供決策參考。捕捉基層實踐探索的亮點,提煉實踐創新的鮮活經驗,并予以相應的激勵措施,調動社會各界參與調查研究的積極性。依靠本地線上平臺,加強熱點議題網友互動,加大調研紀實工作宣傳,讓人民群眾在知情、參與中支持和監督地方人大工作,讓地方人大在調查研究中做到從群眾身上找答案。(闞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