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7日,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修訂通過了《江蘇省社區矯正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條例以規范和保障社區矯正工作,提高社區矯正工作質量,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出發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江蘇省情實際,立足于工作保障,對機構和人員、矯正執行、保障和監督等作出規定,為江蘇社區矯正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
制定背景和重要意義
(一)修訂《江蘇省社區矯正工作條例》,是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等新規定的需要。
社區矯正是貫徹黨的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制度,有利于預防和減少犯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2020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正式實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也于同日配套施行,標志著我國的社區矯正工作從此步入了有專門法律予以調整規范的新階段。2014年制定出臺的省條例作為指導我省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是當時全國唯一的省級社區矯正工作地方性法規,在我省社區矯正工作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對照社區矯正法,省條例部分條款內容已與上位法規定不協調,需要作出適法性修改。
(二)修訂《江蘇省社區矯正工作條例》,是總結江蘇社區矯正工作創新實踐成果的需要。
江蘇是全國首批啟動社區矯正工作試點省份,自2003年社區矯正試點工作以來,我省在冊社區矯正對象人數居全國前列,社區矯正對象在矯期間的重新犯罪率一直保持在0.1%以下的較低水平。省條例貫徹施行九年多來,我省在隊伍管理、教育矯正、損害修復、智慧矯正等方面作出的一系列探索,符合社區矯正法的精神,適應當前工作需要,具有鮮明的江蘇特色,有必要通過省條例修訂予以固化。
(三)修訂《江蘇省社區矯正工作條例》,是促進我省社區矯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社區矯正法施行以來,我省在總結多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高標準提出構建社區矯正“133模式”,即圍繞“促進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預防和減少犯罪”一個目標,落實“精細管理、精準矯治、精心幫扶”三項機制,統籌“力量保障、科技支撐、陣地建設”三大要素,被司法部確定為示范推進貫徹施行社區矯正法省份。但對照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我省社區矯正工作還存在發展不夠平衡、運行機制不夠順暢、社會力量參與不夠深入、綜合保障不夠有力等困難和問題,迫切需要通過修訂省條例,為相關問題的解決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爭創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主要內容和亮點特色
完善體制機制,強化制度保障。完善的制度體系是社區矯正規范化開展的重要保障。條例進一步厘清了社區矯正委員會、司法行政部門、社區矯正機構以及鄉鎮司法所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的具體職責,明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社區矯正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和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社區矯正工作;司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社區矯正工作,承擔社區矯正委員會日常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設置的社區矯正機構負責社區矯正工作的具體實施;司法所根據社區矯正機構的書面委托,承擔社區矯正相關工作。
聚焦隊伍建設,加強社矯力量。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是履行對社區矯正對象的監督管理、教育幫扶等執法職責的主體,鍛造一支政治過硬、業務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職業化高素質社區矯正工作隊伍尤為重要。為此,條例在第二章“機構與人員”中明確提出參加社區矯正工作的三類人員,即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社區矯正專職社會工作者和其他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人員,并對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和社區矯正專職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紀律、管理培訓等作出具體要求。同時,條例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志愿者等社會力量依法參與社區矯正工作,鼓勵和支持具有法律、教育、心理等專業知識的人員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規范矯正執行,筑牢管控防線。就我省社區矯正工作在基層實際執行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條例有針對性地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一是對如何確定社區矯正執行地和開展調查評估作出具體規定。二是強調矯正方案的科學制定和動態調整,要求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實際情況、社區矯正的不同階段,采取多種方式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和矯正教育。三是對社區矯正對象禁止令執行、報告、會客、外出、遷居、保外就醫等加強監督管理作出規定。四是規定社區矯正對象為女性、未成年人的,矯正小組應當有女性成員、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人員參加;矯正方案應當適應女性、未成年人特點,并明確針對性的矯正措施。五是要求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和其他參與社區矯正的國家工作人員,與社區矯正對象存在近親屬或者其他利害關系等情形的,應當按照規定回避。
強化保障監督,提高工作質效。社區矯正作為一項在社會中實施的刑事執行工作,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相關職能部門的參與。為此,條例明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社區矯正工作需要,提供社區矯正工作場所、配備設施裝備,將社區矯正經費納入本級政府預算;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部門建立溝通協調和協同配合機制,教育、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健康等部門和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群團組織依法依職責做好社區矯正相關工作;明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社區矯正工作納入法治建設和平安建設內容,納入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范圍;規定社區矯正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公開社區矯正工作信息。